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肇庆站首页>>爱国主义教育

四会曾是肇庆抗日最前线,军民死守要冲六年,日寇寸步难前

来源:肇庆文明网 时间:2015-07-07 浏览:22 次

  编者按

  1937年7月7日晚,北京卢沟桥的枪炮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这一晚,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惠州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日寇侵占广州以后长驱直入,接连攻陷佛山和肇庆一江之隔的三水,肇庆顿时成为广东抗战的前线。

  驻守肇庆地区的抗日军队和地方抗日武装携手,用血肉筑成一道新的长城,坚守四会、肇庆长达近6年,期间多次击退日寇的进攻,粉碎了日寇妄图侵占肇庆、广西,打通华南与越南之间的交通运输线,同时威胁战时西南大后方的阴谋,为粤北会战,乃至全国抗战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叱咤风云惊天地,一代壮歌震古今。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通过挖掘史料、重访重要抗战纪念地,寻访健在的抗战将士或专家老者,重现肇庆抗战历史,以铭记长存天地间的伟大抗战精神。(肇庆都市报记者 李文华 黄嘉露)

  “七七”事变距今已有78年。78年的风雨沧桑已经将四会抗战的战场痕迹冲刷干净,但是四会市中山公园的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依然在向世人讲述四会马房抗战的悲壮历史。

  这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建于民国29年(1940年)7月7日,它为当时的四会县政府、陆军暂编第八师所立,以纪念“七七事变”三年来,四会马房守军抵抗日寇入侵时阵亡的全体将士。

  据史料记载,广州沦陷以后,广东省政府迁往粤北韶关。1939年1月1日,粤军将领张发魁在韶关就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肇庆籍粤军将领余汉谋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

  张发魁将广东分为5个防御区域,其中四会、肇庆一带的西江流域是一个防区。由于这个防区是广东入桂的大门,第四战区派遣第35集团军等部队坚守,遏制日寇从西江入桂增援,以确保战时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四会市中山公园内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建于1940年7月7日,以纪念四会马房守军抵抗日寇入侵时阵亡的将士。

  马房阻击战:遏制日寇西进近6年

  如果说肇庆是广东抗战的前线,那么北江四会马房一带的沿江防线就是肇庆抗战的前沿阵地。四会马房重要的战略地位,让它成为肇庆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无数次惨烈的战斗。

  从1938年10月肇庆抗战开始,直到1944年9月肇庆沦陷,国民党第四战区的暂八师、159师等部队都曾经坚守四会马房。在这6年时间里,这些抗战军队与四会地方抗日武装一起,多次击退强渡北江的日寇,不仅遏制了日寇西进肇庆的企图,而且重创了强渡北江的日寇。

  在国民党军队守卫四会马房的无数次战斗中,尤以持续近两年的四会老鸦岗争夺战打得最为惨烈。

  1942年农历正月十五下午,三水芦苞等地的日寇炮兵再次猛烈炮击四会马房一带的中国守军后,1000多名日寇步兵随即登上数十艘橡皮艇,准备强渡北江攻占四会马房。

  刚刚接替暂编第八师防守四会马房的159师官兵沉着应战,机枪、步枪和迫击炮一起开火,击沉许多强渡北江的日寇橡皮艇,让数百名日寇葬身江底。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狡猾的日军不断暗中增兵,并兵分多路试图多点登陆,其中一股100多名的日寇在汉奸指引和带领下,乘着夜色偷偷渡过北江。

  当天深夜,这股日寇在途经四会马房防区的将军岗时,被国民党159师477团一营一连的哨兵发现。

  一连连长曹锦棠接到哨兵的报告后,因自己与驻守将军岗的另一位连长不和,居然以将军岗不是一连防区为由,既不鸣枪示警,也不及时电话通知防守将军岗的兄弟连队,致使日寇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不断接应登陆的援军,最后几百名日寇携带十几门山炮等重武器穿过将军岗等地,秘密占领了四会马房一带的制高点老鸦岗,以及老鸦岗附近的黎家村等村庄,并且连夜在老鸦岗等地构筑工事。

  次日早上,中国军队159师477团三营的20多位士兵跟往日一样,途经老鸦岗前往柳园领取军粮。他们由于不知老鸦岗已被日寇占领,猝不及防中都当了俘虏,结果被日寇全部刺死在老鸦岗山前的洼地。

  中国军队159师476团三营一连连长张慎率领全连原本守护在北江蒋岸沿岸,但是他发现蒋岸南侧的黎家村被日寇占领,将情报上报后,率领全连官兵向黎家村的日寇发起攻击。

  张慎连长指挥的攻击战一直从早上打到当天傍晚,最终张连长和全连官兵全部阵亡。

  由于老鸦岗是四会马房一带的制高点,如果日寇在老鸦岗修筑炮兵阵地,坚守四会马房的中国军队将腹背受敌,北江防线随时可能崩溃。

  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时间里,中国军队为了与日寇争夺老鸦岗,曾经多次发起攻坚战,但是每次都付出极大伤亡,其中一次攻击造成一个营伤亡过半。

  日寇为了夺回老鸦岗,在广州和三水等地多次出动飞机助战,老鸦岗阵地因此多次易手,虽然最终被中国守军牢牢控制,但是中国守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四会市威整镇学校内耸立的“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建立于1939年7月7日,以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以及威整驻军在抗战中阵亡的将士。

  威整阻击战:多次击退日寇进攻

  在四会市威整镇学校内,同样耸立着一座“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

  这座抗战纪念碑建立于民国28年(1939年)7月7日,为第四战区186师574旅、挺进第四纵队所立,以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以及这两支部队在抗战中阵亡的将士。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四战区为了支援长沙会战,避免第九战区腹背受敌,以赢得长沙会战的胜利,曾经组织三次粤北会战,粉碎了广东的日寇南下夹击长沙守军的企图。

  驻守四会威整等地的186师574旅、挺进第四纵队的任务,就是负责守护第四战区侧翼的安全。

  挺进第四纵队是由番禺、花县等地民众抗日武装改编的部队,司令员伍观淇曾是粤军老将,他在广州失陷的当日返回故乡番禺,拉起一支抗日自卫队,在广州江村等地布防,坚守阵地11天,迎头痛击入侵的日寇,鼓舞了广东抗日军民的士气。

  1939年,由于伍观淇领导的抗日自卫队发展壮大到数千人,国民党第四战区将这支抗日武装改编为挺进第四纵队。

  挺进第四纵队开赴四会威整驻防以后,伍观淇指挥部队和友军186师574旅并肩作战,不仅多次击退日寇的进攻,而且派出部队主动出击,转战花县、清远等地,1940年还配合暂八师,收复清远县城。

  在挺进第四纵队经历的无数次抗日战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深入敌占区解救美国飞行员。

  1943年12月的一天,美军飞虎队出动9架飞机轰炸广州的日军仓库,其中一架飞机返程中被拦截的日机击中,两名美国飞行员跳伞后降落在广州远郊的帽峰山。

  其时,挺进第四纵队的十几名侦察兵正在广州附近的花县执行任务,他们接到纵队司令部的命令后,立即冒险潜入敌占区内的帽峰山,赶在日寇搜山部队到达之前,将两位美国飞行员接回四会威整,然后护送到广东省战时临时省会韶关。

  如今的四会市威整镇学校内建有“威整史馆”,史馆里记录着挺进第四纵队驻守四会威整,抗击日寇收复河山的英雄事迹,吸引了四会、肇庆等地前来缅怀抗战先烈的中小学生、单位员工。(肇庆市都市报)

   责任编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