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肇庆站首页>>文明村

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营造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来源:肇庆文明网 时间:2015-09-20 浏览:22 次

整洁的“美丽乡村”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肇庆市在贫困乡村开展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整治人居环境 增强发展活力 四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岗尾村是四会市东城街道沙头社区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来到岗尾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鱼塘围绕着村庄,楼房沿湖整齐排列,红绿相间的绿道绕湖一圈,农闲时村民们集中在文体广场打球、健身、跳广场舞,或者在湖边亲水平台垂钓、乘凉……

  “我们村庄规划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鹅嘴就是村入口,鹅头设计成绿化公园和文体广场,鹅腹位置是湖面和环水绿道,村舍民居就是展开的天鹅翅膀。”面对来访的外人,村民们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的村庄规划。据了解,2007年,岗尾村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如今,岗尾村全面建成“四化四改”(巷道硬底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美化;改水、改厕、改房、改圈)工程,原来杂草丛生的小山岗和老旧的晒谷场被推平铺设成篮球场,增添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塘基变成了绿道,泥砖房改建成别致的庭前小院,池塘边土堆改建成了亲水平台。

  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岗尾村还建立了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聘请了专职保洁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做好分类试点和推广,四会市选择了4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作为试点,分别是经济较发达、集城乡一体化的东城街道沙头村,农牧小商业较完善、中部平原丘陵结合的江谷镇郊村,以农林种植为主、代表边远山区的威整镇威整村以及城镇化发展较快、基础比较成熟的贞山街道独岗村。

  资金保障方面,四会市财政将按1000元/人(农业人口)的标准安排资金投入。此外,还将采用“ 农民自筹一点、乡贤赞助一点、社会集资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屋改造、室内设施建设等投入则由村民承担。

  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会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考核指标分为六个方面,42项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将严格按照创建标准,重点抓好整治乱搭乱建、整治村卫生死角、整治垃圾清理等“三大整治”工程;巷道硬底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美化,改水(自来水进村)、改厕、改房、改圈等“四化四改”工程;建一个文化室或“农家书屋”,一个卫生计生所,一个农民休闲健身场所,一个便民商店等“四个一”工程;完善路网、电网、林网、农保网、科普网等“五大网络”。

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建设文明新村 构筑宜居家园 “脏乱差乡村”变“美丽乡村”

  封开县党代表、长岗镇都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姚灿坚在党代表工作室接待了村民张坤新。张坤新说,都苗村古靖自然村集体经济比较落后,村里仍保留着不少土房,道路坑洼,村内露天厕所、猪牛栏等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定程度上阻碍困扰着古靖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能帮忙改善村里的村容村貌,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在接待完张坤新后,姚灿坚马上开始想法子。后来他想到了“为古靖村申报县生态文明村”的解决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变困扰古靖村的脏乱差面貌,另一方面又能尽快得到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极大地减少老百姓的支出。

  想到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后,姚灿坚马上到古靖村开展实地调查,拍照取样,入户了解情况,并迅速形成相关申报材料,呈报长岗镇党委、政府研究。详实的申报方案马上得到镇党委、政府认可和通过。之后姚灿坚马上向县政府提交申请建设县生态文明村的报告。在得到县政府批文通过后,姚灿坚又积极到县各部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资金、联络施工单位,并协助长岗镇政府,邀请和委托县规划设计部门对古靖村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规划,争取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可能地规划到位。

  古靖生态文明村建设开始动工后,经过4个多月施工,完成了以“改水、改厕”和“硬化、净化、美化、绿化”等“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了露天厕所、猪牛栏和一些泥砖空心房,新建了篮球场、绿化带,增设了垃圾桶,修建了硬底化村道800多米,铺设了地下排污管道230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4年10月31日,古靖村顺利通过了封开县生态文明村检查验收。从此古靖村的村民被优美洁净环境拥抱。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优化了古靖村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

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自己事自己办 怀集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不动用耕田建房屋,村民住房统一高度和坐向,村道楼距整齐归一,每人两元钱解决垃圾围村……在怀集县梁村镇武村谭石拱寨(自然村),每当村长李勇灼自豪地向其他人介绍自己村团结的民风和规范的管理时,总是引来各种惊讶和怀疑的目光。但是事实上,谭石拱寨村确实做到了井然有条的管理,而且做得很成功。

  据介绍,如今在谭石拱寨,建房均实行“五统一”,即“规划统一、面积统一、高度统一、坐向统一、巷道统一”,以最大限度保证村容整齐。另外,村居底下还特地修建了下水道,使得各家各户随意排放的污水找到了一个统一去处;村里建有两个垃圾站,每天都有镇上的转运车过来清走垃圾,每个村民每个月还专门掏出两块钱,请保洁员对村道进行保洁。“过去困扰村里的村容肮脏、村道凌乱的现象如今都看不见了,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后,村民们住得更舒服了。”李勇灼说。

  对村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且长久不变,要做到这些,当中离不开谭石拱寨村超前的管理意识和高度的集体凝聚力。

  在谭石拱寨,功能区域就一直被划分得十分清晰。村民建房子需要用地时,会通过“拆旧建新”和利用山坡地的做法,一些弃耕田近年也积极通过集体发包出去利用起来,但绝不改变耕地的功能。

  从2012年开始,李勇灼就和其他四个被推选出来的村民组建了“村民理事会”,依托大家定下的村规民约,操办起该村一千多村民的大小事务。

  通过村理事会牵头办事,谭石拱寨的村事运作更加有序进行,同时也更好地沟通了政府与村民的联系。村民理事会是一个群众组织,它可代表群众的真正意愿而绕开行业政策的束缚,而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也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有“千招万式”,要结合农村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科学的方式,才能让乡村得以发展,村貌给人以耳目一新。在肇庆市的不断努力下,“美丽乡村”讲将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城乡差距得以缩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发展,滴水汇流,努力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肇庆文明网 陈俊宇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彭 燕
0